《周易·系辞》:“上古结绳而治,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,百官以治,万民以察,盖取诸夬。”《春秋左传集解》:“古者无文字,其有约誓之事,事大大其绳,事小小其绳,结之多少,随扬众寡,各执以相考,亦足以相治也。

先前结绳记事这跟数字记年应该很接近,可为什么古代流传下来是用甲子纪年而不用数字记年呢?

“□问于天师曰:余闻上古之人,春秋皆度百岁,而动作不衰;今时之人,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,时世异耶?人将失之耶?”“黄帝问曰:余闻天以六六之节,以成一岁,人以九九制会,计人亦有三百六十五节,以为天地,久矣。不知其所谓也?”“天为阳,地为阴;日为阳,月为阴;行有分纪,周有道理。日行一度,月行十三度而有奇焉。故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而成岁,积气余而盈闰矣。”“夫阴阳者,数之可十,推之可百,数之可千,推之可万,天地阴阳者,不以数推,以象之谓也。”

在《黄帝内经》时就有计以十百千万的数字,可纪年为什么不用呢?这个估计作日历设计的也不明白吧,所以设计为数字记年的大显眼,而甲子纪年的小甚至没有。

为什么古代用甲子纪年而不用数字记年

为什么古代用甲子纪年而不用数字记年

据说甲子纪年起源于黄帝期间。在《黄帝内经》里就多处提到甲子纪年,不过我没有看到明确始于何时。

岐伯曰:天气始于甲,地气始于子,子甲相合,命曰岁立。谨候其时,气可与期。

岐伯曰:先立其年以明其气,金木水火土运行之数,寒暑燥湿风火临御之化,则天道可见,民气可调,阴阳卷舒,近而无惑,数之可数者,请遂言之。帝曰:太阳之政奈何?岐伯曰:辰戌之纪也。……

《黄帝内经》记载,甲是天气之始,子是地气之始,岁(也就年)的立是子甲相合。这句话应该就是古代用甲子记年的缘由,而谨候其时,则气可与期。所以一直候着而不失。只是这些日历的设计者不知道甲子记年的缘故,或者以为是“迷信”吧。或者不知道“人以天地之气生,四时之法成。”吧,认为地球上的万物不是天地的运行形成了气候,然后演变出来的,须法以四时。觉得“神创造了万物”就是神仙创造了万物。而没想过“神”是一种有生命力的表示像有机物。所以没在意天地之气,认为天地之气是迷信。不知道他们觉得地球上的温度、湿度、氧气等等这些是怎么来的?

©版权: https://huawenzixun.com/post/2035.html

标签: 文化

你可能感兴趣

添加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