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月,蔓荆果实成熟的季节,走近细瞧会发现藏着一串串圆圆的如绿豆般大小的籽儿,这便是蔓荆子。今天聊聊蔓荆子。

蔓荆子果实
▲蔓荆子果实

《神农本草经》以“蔓荆实”为正名。现代多用蔓荆子一名。《新修本草》称“蔓荆苗蔓生,故名蔓荆”。《新修本草》称“蔓生”,乃“其枝小弱如蔓”,非草本植物之蔓生也。蔓荆子的异名不多,然应当注意古方中另有“蔓菁子”一药,虽读音与蔓荆子相同,然两者却非一物。

中医

中药蔓荆子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或蔓荆的干燥成熟果实。主产于山东、浙江、福建、江西。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,除去杂质,晒干。本品气特异而芳香,味淡、微辛。以粒大、饱满、气味浓者为佳。生用或炒用。

本品性味辛、苦,微寒。归膀胱、肝、胃经。具有疏散风热,清利头目的功效。

解表药:蔓荆子

《本草经解要》

蔓荆子。气微寒,味苦,无毒。主筋骨间寒热湿痹拘挛,明目坚齿,利九窍,去白虫,久服轻身耐老。

蔓荆子气微寒,禀天冬寒之水气,入足少阴肾经、足太阳寒水膀胱经;味苦无毒,得地南方之火味,入手少阴心经。气味俱降,阴也。太阳寒水,主筋所生之病,而骨者肾之合也,蔓荆寒可清热,苦可燥湿,湿热攘,则寒热退而拘挛愈矣。气寒壮水,味苦清火,火清则目明,水壮则齿坚,齿乃肾之馀也。九窍者,耳目鼻各二,口大小便各一也,苦味清火,所以九窍皆利也。白虫湿热所化,苦寒入膀胱以泻湿热,所以去白虫也。久服轻身者祛湿之功;耐老者壮水之力也。

制方:

蔓荆子同甘菊、荆芥、黄芩、乌梅、芽茶、白蒺藜、川芎、黑豆、土茯苓,治偏正头风、目将损者。

《药品化义》

蔓荆子 属阴中有微阳 体干而细,色青,气和,味苦略辛(云甘,非),性凉,能升,力疏风热,性气与味俱薄,入肝与膀胱二经。

蔓荆子味苦兼辛,能疏风凉血利窍。凡太阳头痛,及头风脑鸣,目泪目昏,皆血热风淫所致,以此凉之。取其气薄主升,佐神效黄芪汤疏消障翳,使目复光,为肝经胜药。

解表药:蔓荆子

现代药理

中药蔓荆子主要含黄酮类成分:蔓荆子黄素,紫花牡荆素,蔓荆子蒿素,木犀草素,牡荆素等;脂肪酸类:棕榈酸,硬脂酸,油酸,亚麻酸。还含挥发油等。

中药蔓荆子有解热、镇痛作用,其镇痛活性成分为总黄酮及挥发油。其所含紫花牡荆素有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;蔓荆子水提物及醇提物有祛痰、平喘作用;水煎液、石油醚提取液可使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舒张,并对抗组胺引起的气管收缩。此外,本品有一定降压、抑制肠道平滑肌、增进外周和内脏微循环、抗凝血等作用。部分活性成分有体外抗氧化、抑菌及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作用。

©版权: https://huawenzixun.com/post/5222.html

标签: 蔓荆子 中药

你可能感兴趣

添加新评论